当前位置:乐狗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> 第181章 湘州烽火连天起 蜀道兵戈动地来

第181章 湘州烽火连天起 蜀道兵戈动地来

  湘东王萧绎拿到了侯景的首级,心里痛快极了。

  他下令把这颗脑袋挂在闹市上示众三天,让百姓们都看看造反者的下场。

  三天后,他又命人用滚烫的漆把首级处理过,像收藏战利品一样,郑重地存进了武库。

  “王爷,这些俘虏怎么处置?”

  狱卒跪在地上请示。

  萧绎冷笑一声:“除了任约、谢答仁,其他人都杀了吧。”

  他顿了顿,“对了,那个叫王伟的,先别动。”

  原来王伟在狱中写了首五百言的长诗,文采斐然。

  萧绎读后颇为欣赏,动了恻隐之心。

  “王爷,这王伟确实有才。”

  谋士凑上前说,“不过听说他之前写过一篇讨伐檄文,文采更佳。”

  萧绎来了兴趣:“哦?拿来我看看。”

  当看到“项羽重瞳,尚有乌江之败;

  湘东一目,宁为赤县所归”这两句时,萧绎的脸色瞬间铁青。

  他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,瞎了一只眼睛,最忌讳别人提这事。

  “好个伶牙俐齿的逆贼!”

  萧绎拍案而起,“来人!

  把王伟给我拖出来!”

  侍卫们立刻冲进大牢,把正在写诗的王伟拖到了刑场。

  “王爷饶命!”

  王伟挣扎着喊道,“那檄文是奉命而作,并非...”

  “住口!”

  萧绎厉声打断,“给我把他的舌头拔了!”

  刽子手熟练地执行命令。

  王伟的惨叫声还没停,萧绎又下令:“再把他钉在柱子上,一刀刀剐!”

  刑场上血肉横飞,围观的人都吓得直哆嗦。

  萧绎却看得津津有味,直到王伟咽下最后一口气。

  事后论功行赏,萧绎封南平王萧恪为扬州刺史,升王僧辩为司徒,陈霸先也得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。

  但朝中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。

  “侯景造反,王伟确实是主谋。”

  一个老臣摇头叹气,“可王爷这般泄愤杀人,实在有失体统。”

  “嘘!小声点。”

  同僚紧张地提醒,“你没看见王爷最近脾气多大吗?”

  确实,萧绎这次杀人完全是为了泄私愤。

  虽然王伟罪该万死,但这样残忍的处决方式,反而让不少人心生不满。

  叛乱平定,朝廷大赦天下。

  南平王萧恪等人纷纷上书,劝梁元帝萧绎登基称帝。

  萧绎却摆摆手,故作谦让:“此事不急。”

  可转头就派人去寻传国玉玺。

  这玉玺本是侯景随身携带的宝物。

  临死前,他特意嘱咐侍中赵思贤:“我若死了,就把玉玺沉入江底,绝不能让南朝人再得到它!”

  赵思贤点头答应,心里却犯嘀咕:“一块石头罢了,难道没了它,皇帝就当不成了?”

  侯景一死,赵思贤揣着玉玺偷偷溜走。

  他乘船渡江,刚到京口,竟遇上一伙强盗。

  情急之下,他一把将玉玺丢进草丛,自己拼命逃到广陵,气喘吁吁地找到北齐将领郭元建:“玉玺……玉玺丢了!”

  郭元建一听,眼睛一亮:“快!带我去找!”

  手下人沿着江岸搜寻,果然在草丛里发现了那枚传国玉玺。

  郭元建捧在手里,哈哈大笑:“天意啊!”

  他不敢私藏,立刻将玉玺献给北齐行台辛术。

  辛术掂了掂,眯眼笑道:“这可是好东西。”

  转身便派人快马加鞭,送往北齐国都。

  传国玺遂为高氏所有了。

  北齐皇帝高洋派散骑常侍曹文皎南下,出使南梁,表面上是礼节性的聘问,实则暗藏试探。

  湘东王萧绎也不甘示弱,立刻派散骑常侍柳晖回访,双方使者往来,玉帛相赠,看似一片和睦。

  然而,高洋私下却采纳了郭元建的建议,突然翻脸。

  他命令司空潘乐率军,联合郭元建围攻南梁的秦郡。

  行台辛术觉得不妥,劝道:“两国信使不断,无故动兵,恐怕不妥吧?”

  高洋冷笑一声:“战机稍纵即逝,岂能拘泥小节?”

  此时,南梁大将陈霸先正镇守京口,得知秦郡告急,立刻派徐度、杜瑱等将领火速增援。

  战况紧急,陈霸先索性亲自出马,率军直扑秦郡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