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>
在燕国君臣上下一心、卧薪尝胆、磨刀霍霍准备复仇之际,齐国却毫无察觉,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强盛之中。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湣王,他是齐国第六任君主,齐宣王的儿子。齐国在他的统治下,国力达到了鼎盛状态,经济繁荣,军事强大,是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强国。然而,燕昭王深知,凭借燕国一国之力,根本无法与强大的齐国抗衡。于是,乐毅向燕昭王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伐齐计划——“与天下共图之”,也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共同伐齐。
在“外交战略”上,乐毅精心设计了三步走计划:第一步,要在“国际”上孤立齐国,切断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,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;第二步,联合几国伐齐时,必须做到风险共摊、利益均分,这样才能让各国齐心协力;最后一步,就是彻底消灭齐国,让齐国的统治者“姓田的都去种田”,从根本上消除齐国的威胁。
就在燕国积极策划伐齐之时,齐湣王却做出了一个极为不明智的举动。他在成功灭掉宋国后,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居然发兵攻打秦国。这一行为彻底违背了齐秦两国之前达成的秘密协议。根据协议,齐秦两国相约东、西称帝,共同瓜分天下,但齐湣王却撕毁协议,先是灭宋,接着又攻秦,严重侵害了秦国的实际利益。
燕国抓住这一机会,立即派出“外交特使”与秦国进行协商。经过两国友好协商,双方最终达成协议,秦国同意联合伐齐。然而,齐湣王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,反而继续挑衅其他国家。他先后对楚国、魏国和赵国发起挑衅,仿佛整个大周的天下已经容不下他了。齐湣王的这一系列行为,让“国际社会”觉得齐国不仅令人讨厌,还极具威胁性。
齐湣王虽然在军事上有些才能,但在治国方面却显得极为平庸。齐国本是战国时期经济最强大的国家,但在他的统治下,经济居然出现了倒退。齐国百姓的生活也变得困苦不堪,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,而齐湣王却还在频繁发动战争。这样一来,齐国的外部和内部都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,这在战略上已经让齐国输了几分,也给了其他六国联合伐齐的最大动力。
乐毅作为燕国的代表,出访赵国,与赵惠文王进行了一番长谈。双方一拍即合,迅速达成了伐齐协议。随后,乐毅又分别出访魏、楚、秦三国,最终完全就伐齐达成一致意见。六国协议的核心只有一个原则:狠狠地揍齐国,往死里打!魏、楚、秦三国同意从北、西、南三面出兵讨伐齐国。
然而,自认为英明神武的齐湣王,此时还沉浸在灭宋之后的狂喜之中,完全不知道一场灭国之战已经悄然临近。公元前284年,燕国上将军乐毅兼任六国联军主帅,正式开始领兵讨伐齐国。根据协议,楚国已进驻淮南,准备侵占齐国的淮北之地;秦国、赵国、韩国、魏国各派军队伐齐,统一归乐毅调遣,燕昭王被推举为伐齐总盟主。
齐湣王直到燕军已经攻入齐境,才如梦初醒,仓促应战。但齐国再强大,也难以抵挡六国联军的联合进攻。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齐国,最终惨败,败得一塌糊涂!乐毅的大军直捣齐国都城临淄,齐国的亡国已经近在咫尺。
齐湣王此时似乎才清醒过来,但为时已晚。他带着老婆孩子和金银财宝弃城而逃,但这却是他不归路的开始。齐湣王在半路上被楚军主将淖齿活捉。也许淖齿和齐湣王八字不合,淖齿看到齐湣王落魄的样子就十分反感。齐湣王被淖齿剥皮抽筋,哀嚎了两天两夜才死去。春秋战国数百位君王中,没有一个死得像齐湣王这么惨的。齐湣王在位17年,他的统治以这样一种悲剧收场,令人唏嘘不已。
在名将乐毅的指挥下,燕军大败齐军,长驱直入,攻占了齐国都城临淄,并迅速攻取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。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,齐王逃奔到莒城避难。
五年后,在齐国名将田单的指挥下,齐军才终于打败燕军,收复了失地。然而,经过这次沉重的打击,齐国的国力已经大为衰退,此后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,逐渐沦为二流国家。
乐毅是魏国人,但魏王不识才,他投奔赵国也不顺利。在四处碰壁之后,乐毅最终选择投奔燕国。燕昭王不仅识才,而且善于用才。他任命乐毅为亚卿,这是一个主持军政大事的重要职位。燕昭王给予了乐毅充分的信任和权力,为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政治舞台。乐毅在燕国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,他开始书写自己光耀历史的传奇篇章。
在燕国君臣上下一心、卧薪尝胆、磨刀霍霍准备复仇之际,齐国却毫无察觉,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强盛之中。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湣王,他是齐国第六任君主,齐宣王的儿子。齐国在他的统治下,国力达到了鼎盛状态,经济繁荣,军事强大,是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强国。然而,燕昭王深知,凭借燕国一国之力,根本无法与强大的齐国抗衡。于是,乐毅向燕昭王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伐齐计划——“与天下共图之”,也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共同伐齐。
在“外交战略”上,乐毅精心设计了三步走计划:第一步,要在“国际”上孤立齐国,切断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,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;第二步,联合几国伐齐时,必须做到风险共摊、利益均分,这样才能让各国齐心协力;最后一步,就是彻底消灭齐国,让齐国的统治者“姓田的都去种田”,从根本上消除齐国的威胁。
就在燕国积极策划伐齐之时,齐湣王却做出了一个极为不明智的举动。他在成功灭掉宋国后,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居然发兵攻打秦国。这一行为彻底违背了齐秦两国之前达成的秘密协议。根据协议,齐秦两国相约东、西称帝,共同瓜分天下,但齐湣王却撕毁协议,先是灭宋,接着又攻秦,严重侵害了秦国的实际利益。
燕国抓住这一机会,立即派出“外交特使”与秦国进行协商。经过两国友好协商,双方最终达成协议,秦国同意联合伐齐。然而,齐湣王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,反而继续挑衅其他国家。他先后对楚国、魏国和赵国发起挑衅,仿佛整个大周的天下已经容不下他了。齐湣王的这一系列行为,让“国际社会”觉得齐国不仅令人讨厌,还极具威胁性。
齐湣王虽然在军事上有些才能,但在治国方面却显得极为平庸。齐国本是战国时期经济最强大的国家,但在他的统治下,经济居然出现了倒退。齐国百姓的生活也变得困苦不堪,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,而齐湣王却还在频繁发动战争。这样一来,齐国的外部和内部都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,这在战略上已经让齐国输了几分,也给了其他六国联合伐齐的最大动力。
乐毅作为燕国的代表,出访赵国,与赵惠文王进行了一番长谈。双方一拍即合,迅速达成了伐齐协议。随后,乐毅又分别出访魏、楚、秦三国